钢琴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0|回复: 0

谈谈钢琴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对学生潜能的开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1 14: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学弹钢琴,已成了全国的一大文化奇观。人们的这种选择,更重要的是因为学琴能够锻炼脑力并进一步开发观察力、听觉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力的重要手段。在这种高目标、高期望的背景上,就促使参与其中的很多老师认真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来开掘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人的大脑都是相同的,但由于某些外部条件、遗传基因、病理因素的影响,人的机体的某些解剖学生理特点又不完全相同。例如,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大脑机能等,都会有种种差异,从而造成有的人敏感、迅捷,有的人迟钝缓慢;有的人办事精确,有的人行为粗疏。这些生理的、性格的、心理的客观存在,具有遗传性和相对稳定性,它是人的主体物质基础。钢琴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必须首先从生理科学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学生的这种“主体物质基础”,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应认真观察并逐步把握他们的一些“与生俱来”或者也可以说是自然赋予的这些特点和基础,作到“因材施教”,可现实中有些老师很少考虑这类问题。在他们看来,教琴不过是让学生练出一双灵活的手指,掌握技巧,学会乐曲而已,老师教,学生学,不存在什么特殊性和个别性。有的老师还以让学生一味地模仿自己作为基本教学方式,不断重复“这样弹,像我这样弹”这类无针对性的话,这等于是用自己经验式的感觉和粗疏的体会去误导学生。其结果必然会在客观上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有一些老师,为了赶进度,求多贪快,根本忘记了学生的具体条件和音乐方面的基本要求,而是不断地布置新的音阶和练习曲,使其大脑、手指等机械而被动地处于“无穷动”的疲劳状态中。时间一长,即使音乐天赋较好的学生,也会被这种教学方法所桎梏,甚至被这种完全主观的教法“框死”。可注意学生特殊条件的老师则总是把自己当成学生智能的开掘者。认真、严肃地对待每个学生及每一堂课、每一遍弹奏,启发、诱导、挖掘他们自身的音乐感觉和理解能力。如此持之以恒,不同的学生潜能终究会发挥出来,并使学习和演奏在原有的基础上稳步前进。应该说,这才是钢琴教学的理想结果。
  就学生方面来讲,他们的弹奏本身,实际上是在大脑组织的制约下,所构成的观察、模仿、记忆、想象以及各种生理、心理能力间的组合。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个性倾向都会明显表露出来,音乐活动中的任何表演,都会在这一物质的母体中,直接或间接被支配,达到或超过自己的潜能,反映出个性的内在依据。有责任感而又精细的老师,对于音乐作品在艺术再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视,一方面向学生提出演奏作品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则不断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把个性灌注到特定的作品当中,这就充分发挥了老师在音乐作品与演奏者之间的纽带和杠杆作用。演奏实践是教师指导、开掘学生潜能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经过充分的练习,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并能背谱之后,就应该充满信心地去登台表演。这时候,老师要尽量鼓励学生珍惜这“只能弹一遍”的难得机会。让他们完整而又酣畅淋漓地表现自己和音乐之间的高度融和。也要让他们明白,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锻炼参与或紧张放松的问题。在成就一个钢琴人材的过程中,每一次的考试、比赛、考级、音乐会、录音等等,实际上是一次个体生命内在精神的感知,是人生阅历的体验与洞察力的提高,也是演奏者自己审美驾驭能力的不继增强和艺术空间的扩展。
  还应该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及对学生潜能的开掘,必须要有持久的韧性,而不能操之过急。家长也应配合教师起到“业余”教务长及帮助孩子适应老师的特殊作用。
  另外文、史、数理等基础知识、生活常识以及独立运用基础知识应付生活的能力,必须在少年儿童时期就开始重视。文化基础知识的完善与厚薄程度,直接影响着对外部事物的感受能力的强弱和情趣品味的高低,更直接影响到成长过程中音乐审美的驾驭能力。也只有重视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才能成为一名音乐家而不是音乐匠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钢琴俱乐部

GMT+8, 2024-11-28 01:53 , Processed in 0.0635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